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刚刚,一笔360亿大合并诞生

文章来源:华邦奖 发布时间:2024-10-09 15:16:33 浏览次数:10

1页眉.jpg

投资界获悉,普洛斯昨晚(10月8日)正式宣布,将旗下基金管理平台普洛斯资本GCP日本、美国、欧洲、巴西和越南的国际业务(简称:GCP国际)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Ares Management Corporation (简称:Ares)合并。


此次交易分为两个部分:1、37亿美元初始对价(18亿美元现金+19亿美元股票);2、与业绩目标挂钩的可达15亿美元的延期对价。这意味着,达到一定条件后,该笔交易总额或高达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亿元),将是全球另类资管圈近期最大一笔合并案。


“我们很高兴将GCP国际与Ares合并,Ares引领全球另类资管前沿,我们期待合并后的业务继续蓬勃发展。该交易证明我们有能力建立新业务,高效发展业务规模,并通过货币化为相关各方创造价值。”普洛斯和普洛斯资本GCP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梅志明表示


被誉为中国版KKR,普洛斯一直是全球物流基础设施领域的排头兵,2013年入华设立第一只中国物流基金至今,在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已达780亿美元。未来,重仓中国依然是这家资管巨头的主旋律。正如普洛斯强调的那样——“深耕中国的承诺不变”。


普洛斯宣布

一笔360亿大合并出炉


业界流传着一句话,“得普洛斯者,得物流天下”。


创始于2009年,普洛斯GLP业务聚焦于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和运营,2010年登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创造了当时全球最大的不动产IPO,后于2018年从新交所退市,交易规模120亿美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


发展至今,普洛斯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供应链、大数据及新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服务与投资公司。官网显示,目前普洛斯的业务已经遍及中国、日本、巴西、欧洲、印度、越南以及美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早已是全球基础设施江湖不可忽视的存在。


普洛斯资本GCP,则是普洛斯的独家投资及资产管理人,聚焦于不动产及私募股权投资。截至2023年12月31日,普洛斯GCP拥有63只基金覆盖各个地区以支持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资产管理规模达12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0亿元)。


回望过去,普洛斯的每一步都在产业界留下重要印记,直到这一次宣布达成国际基金管理业务货币化交易,缔造了近年来另类资管领域最为重磅的交易之一,交易的另一方正是执掌4470亿美元的另类资管巨头Ares。


外界不免好奇:交易逻辑是什么?


时间拉回至2019年6月,黑石宣布斥资187亿美元,收购普洛斯手中的美国工业仓库网络及债务,成为当时史上最大规模私募不动产交易。


而这些核心资产正是普洛斯为进入美国市场,于2014年从黑石手中以80亿美元收购而来。相当于,短短五年时间,普洛斯即实现超过百亿美元的资产增值,给投资人带来了优秀的回报。


所以不难理解,从孵化新机会、提升业务规模,到通过货币化创造价值,推进业务发展与资本循环的一轮轮闭环,一直是普洛斯的模式。


具体到此次交易,首先,涉及的普洛斯GCP国际业务在集团核心经营性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Core Underlying EBITDA,核心经营性EBITDA)中占比并不大,只有不到10%。这意味着,此次交易并不会对普洛斯基本面带来太大的波动。


此外,伴随交易完成,普洛斯的负债情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普洛斯指出,交易的前期资金收益将为集团提供更大流动性,并将用于继续减少负债,增强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和提升关键财务指标。普洛斯表示,交易完成后,集团净杠杆率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24%。


当前,普洛斯资产负债表仍持有约50亿美元的国际资产,包括日本、美国、欧洲、巴西和越南的物流不动产、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以及相关科技投资等,并将继续开展国际业务。


“此次货币化交易与我们通过降低杠杆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目标一致,我们继续通过在物流不动产、数字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等核心领域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取得增长。未来,我们将通过严谨自律的资金配置、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在高增长市场的开拓,聚焦业务成长。相信公司已做好准备,赢得下一阶段的可持续增长,为利益相关方创造长期价值。”普洛斯首席财务官庄历豪表示。


未来,普洛斯依然在普洛斯资本GCP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据了解,交易完成后,普洛斯仍保留其对普洛斯资本GCP的所有权,梅志明也将继续担任普洛斯和普洛斯资本GCP的首席执行官。


集团预计2024年实现100亿美元资产货币化的目标将超额完成。而该笔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之后普洛斯资本GCP的资产管理规模达8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00亿元),布局全球市场,投资于位置优越的资产,并孵化相关业务以获得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后回报。


“深耕中国的承诺不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不涉及中国业务和资产。


其实,中国市场一直都是普洛斯的核心根据地。注册地位于新加坡,普洛斯的中国物流基金故事起步于2013年,彼时普洛斯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110亿美元。入华后,普洛斯设立规模30亿美元的中国物流基金I,主要投资于中国的物流基础建设,为其全球版图布下重要落子。


时至今日,普洛斯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已达7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仓储物流和不动产基金管理人,在中国70个地区市场投资开发和管理运营着450多处物流仓储及制造研发等产业基础设施;数据中心IT负载超过1400兆瓦(MW);新能源开发规模超1吉瓦(GW)。


与此同时,普洛斯资本GCP在中国境内外募集并运行30多支专门投资于中国的私募不动产及股权投资基金。普洛斯REIT是中国“首发+扩募”双首批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一。


创投圈印象颇深的是,普洛斯一直在持续加大支持前沿科技,旗下运营着隐山资本和母基金管理平台等股权投资机构。其中,2018年成立的隐山资本专注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聚焦中国和亚洲的现代物流服务、数智供应链、新能源以及物流科技等领域。


6年来,隐山资本步伐稳健,在近年募资寒冬下依然募到了充沛的“子弹”。今年1月,隐山资本完成人民币PE基金二期募集,募资近80亿元;9月,再宣布募集完成11亿元规模的人民币VC基金一期,重点投资应用于物流供应链场景的新能源、智能装备、垂直行业企业服务、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早期科技项目。至此,隐山资本旗下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80亿元人民币。


重仓中国,普洛斯及其管理基金在2023年对中国市场的新增资本金达30.3亿美元,物流及产业基础设施新开工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新交付面积超300万平方米,还在中国36个城市运营管理着超过160万平方米的冷链基础设施。


普洛斯将继续重点投资于大中华区。在这笔意义非凡的交易之下,梅志明表示,如今大中华区蕴藏丰厚机遇,团队很兴奋(也期待)大中华区业务的增长。


普洛斯表示,深耕中国的承诺不变,在中国市场将不断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以更高能级投入中国新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服务。


今年流行大deal


这笔交易也是今年并购火爆的一缕写照。


最新一幕发生在10月初,贝莱德宣布成功完成对GIP的收购。GIP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这缔造了贝莱德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一笔收购,由此建立起一个总资产超1500亿美元的基建资管平台。


正如贝莱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Laurence D. Fink说的那样,“基础设施代表着一代人的投资机会。”如此来看,这笔交易与Ares、普洛斯这次交易有相似之处——超级资管巨头们正在寻求合并以扩大规模并拓展到新的行业和地区。一如贝莱德和Ares,都通过大并购将业务延伸至当下最热门业务之一:以物流及工业不动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


过去一段时间,这类新经济基础设施现在已成为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头部投资者们寻求稳定增长收益和规避市场周期性波动而青睐的领域。Preqin报告显示,全球基础设施管理资产已飙升至1万亿美元以上,是2008年的六倍多。 


黑石也在大手笔布局。9月,由黑石集团牵头的财团表示,将以超过240亿澳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数据中心集团AirTrunk——一家亚太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平台。这是黑石在亚太地区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今年以来最大数字基础设施交易之一。由此,黑石将加速驶入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


放眼望去,当优质资产价格回归理性,手握丰厚资金的超级PE们开启了“大扫货”模式,他们凭借敏锐的眼光,“以更大赌注,换取更大回报”,尤为喜欢动辄百亿的并购大deal。


史上最大并购或将诞生。不久前,高通对芯片巨头英特尔提出整体收购要约。尽管这一消息还没有得到两家证实,但高通对英特尔设计业务感兴趣的传闻由来已久,此次整体收购的消息迅速在圈内炸开了锅。两家合计接近3000亿美元市值,如若成功收购,将成为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并购案。


正如高盛全球并购联席主管Mark Sorrell此前所说,今年并购市场活动有所增加,此前观望的企业有了交易信心,更重要的是“对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有胃口”。


热闹一幕也在国内上演。亚洲纸业巨头维达261亿港元被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TCL科技100亿元收购乐金显示相关团队,名创优品63亿元入主永辉超市,立讯精密40亿元买下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有大润发、港股上市公司新秀丽(Samsonite)陆续传出被收购消息……并购江湖烽烟四起,大手笔案例比比皆是。


今年以来,不少投资人告诉我们,正在筹备并购基金。风向标一幕是——9月24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中提到,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支持跨行业并购、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中国本土并购市场正蓄势待发。


也许下一个big deal已经在酝酿之中。


2页脚.jpg